不会看股票行情?股民想要快速入门,就要不断学习理财知识减少风险,学习必要的知识很重要,学会看股票行情,给大家讲解一下《点赢通|一个股票值多少钱就看三方面 》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赢通

    这个就像前面说的TRIAGE一样,鬼知道你这个行业或者企业到底是被送到医院里面抢救还是随便给点安慰剂呢?即便被送进医院治好了,一定就没有后遗症么?所以目前可能是我进入市场后最难的阶段,远比2 5年股灾和2 8年大熊市要难。这个词叫做TRIAGE,中文翻译成为分诊处,听起来似乎就和医院那个导诊台差不多,问问应该去挂哪个科。投机机会很多,但能不能赚钱就不一定了。平时认为很宝贵的东西会被迫放弃,不值钱的东西却会变得价值千金。判断能救的就送医院,判断救不了的就给点麻醉药和安慰剂。一般来说一个股票值多少钱就看三方面: 业绩也就是现在赚多少钱; 成长性也就是未来会赚多少钱; 如何按照现在和未来的业绩来给估值。举个栗子,facebook说虽然在线人数和时长都持续增长,但由于广告商不愿意投钱了,所以业绩反而可能下降。所以每当为了市场估值而焦虑的时候,看一眼业绩立马就会淡定下来。 未来赚多少钱看不清楚了。因为估值这个玩意儿,从来就是上蹿下跳的,分分钟就可以来回。在正常的社会中大家不用做这个选择,但在疫情面前却不得不做。讲道理的话,肯定每个人都该救,但由于医院力量有限,最后只能根据谁的生存机会大来判断给机会。激烈的战争中,伤员先送去TRIAGE。但现在的问题变成了:茅台还能卖那么多酒么,万科还能卖那么多房子么,格力还能卖那么多空调么,平安还能卖那么多保险么,海底捞还能卖那么多火锅么?长期看大概问题不大,但中短期来看这些中国股市中的大小王和Ace都突然出现了一定的不确定性,更别说其他股票了

    由于医疗设备严重不足,每分钟都要面临让谁上呼吸机的选择。茅台还是能卖那么多酒,万科还是能卖那么多房子,格力还是能卖那么多空调,平安还是能卖那么多保险,海底捞还是能卖那么多火锅,和股价一点关系都没有。(上面这个比喻来自好基友小声比比)目前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医生某种程度上也是那个扳道工。这种逻辑粉碎同样体现在目前的市场上。举个栗子,有个朋友的朋友是生产口罩的,有对欧洲出口的许可证,做梦一样一个月赚了几十辈子的钱。但突然学到了一个词,内心非常难受。运气好的就像前面那个做口罩的兄弟一样,一口气赚几十辈子钱;运气不好的就像被TRIAGE放弃的病人,嗑点药一边凉快去。比方说波音,未来大家肯定还会需要飞机,但一定还需要那么多飞机么? 估值逻辑没法说了。打个比方,这回游戏变成了火车还是要选一边开,被压到的倒霉,没压到的送100万压惊费。我怂,今日无操作,先躲一边去吧。其实不是的,而是下面那个。大概率疫情过去后三五年内人类的许多消费习惯都会改变,政府的投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也许两个月后订单一下子就没了,也许还能大赚两年,无法评估。所以目前的市场就像个没头苍蝇,只能看半米远,超过半米的都是不确定性

    2 5年和2 8年的时候,只是估值系统比较混乱,但业绩和成长都很确定。这种影响显然是对所有行业都存在的。但由于各国都在不停注入流动性,市场还比较活跃,必然导致高度投机性。今天股市无甚波澜,本打算随便文字版聊几句拉倒。TRIAGE就是那个扳道工,每过几分钟就要选择一次让谁有活下去的机会。被放弃的人惨,做出放弃决定的人也惨,稍微神经细一点的人都能被逼疯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就是,疫情粉碎了正常的估值逻辑。这个病正常的死亡率可能是2%左右,但在意大利达到了10%,西班牙达到了7%,本质上就是在医疗被挤兑的前提下只能被迫放弃一部分人。短期的确定性也有,全球一定需要更多的口罩、防护服、呼吸机、药物、粮食等等,但这些又不具有长期的确定性。 现在赚多少钱看不清楚了。这种情况至少还会持续一两个月,等欧美的疫情明确后才可能重启新的价值判断。有个经典问题是火车停不下来,左边有5个人,右边有一个人,你是是扳道工能选择把让火车往哪里开。但为了让你们不至于像我这样难受,所以后面会故意写的轻快一点

如若您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本栏目的更新。